电视收视率造假引争议已成行业“潜规则”
时间:2012年08月25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薇
焦海洋作/光明图片
近日,关于收视率的讨论在业内再掀波澜。电视剧版权公司负责人王建锋在微博上爆料称,电视收视率可以明码标价进行买卖,某公司声称只要支付一年5000万的推广费用,便可使其正在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达到全国收视前十。一时间,收视率造假的电视行业“潜规则”引发舆论哗然。
收视率造假愈演愈烈
业界对电视收视率真实性的质疑其实从未停止。2005年,在名为《抵制庸俗化》的电视研讨会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时统宇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观点,经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引用和传播,成为有关收视率的名句被频繁提及。2010年,《人民日报》推出“收视率造假,样本户污染”系列报道,对个别卫视“污染”样本户的收视率造假行为进行跟踪调查,揭露行业黑幕。
从污染样本到公然买卖,电视收视率造假在业界人士看来早已见怪不怪,隐秘的商业产业链条发展出更为廉价和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一是日记法,通过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二是人员测量仪法,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储存下来,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
两种方法都以选取的样本户数据为准,目前国内收视率统计知名机构央视索福瑞覆盖了6万余户样本家庭及超过19.8万样本人口,意味着每1个样本户代表着超2万个收视家庭。因此,在一些城市,只要“污染”几个样本户,收视率就能得到极为“可观”的提高。这就使得人为操纵样本户,“改写”收视率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一些推广公司定期赠送礼物或给予一定金额,贿赂样本户长期锁定某频道的方式外,还存在通过干扰服务器控制数据等黑客技术手段。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