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你说的诗和远方 原来是大理!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高森


【点击观看视频】

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

四月的大理

每一寸时光都被诗意晕染

一封信从这里寄出

装满了自由的风、明媚的花

未化的雪和浪漫的月

装满了星辰大海、诗和远方

装满了被安抚的

乡愁、乡音、乡情

一场关于诗歌的绮梦

华丽启幕

  大理,这座位于彩云之南的城市,以其风花雪月的美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4月16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以“风花雪月 诗意大理——2025全民阅读大理诗歌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大理双廊艺术中心启动,让大理的诗意与浪漫再次成为焦点。

  此次诗歌季特向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发起了“乡愁大理”主题诗歌作品征集活动。活动自1月3日启动至2月28日截止,共收到国内外311位作者的投稿。让人们在乡愁、乡音、乡情中,以诗歌为媒,以阅读为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生活。

  乡愁:心灵归处的诗意追寻


“风花雪月 诗意大理——2025全民阅读大理诗歌季”启动仪式现场

  乡愁,是萦绕在每个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牵挂。在“风花雪月 诗意大理——2025全民阅读大理诗歌季”系列活动中,“乡愁”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众多诗人、文学爱好者用诗歌抒发对大理的思念与热爱。

  大理的乡愁,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的坚守。大理的山水不仅是创作素材,更是文化基因的密码:苍山十九峰的地质褶皱,恰似白族扎染的蓝白纹样;洱海月的传说与白族调的韵律,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精神图谱。在这里,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先辈的智慧。当人们离开家乡,这些记忆和情感便成为心中的乡愁,时刻召唤着他们回归心灵的家园。


全民阅读推广暨惠民书市现场

  青年诗人、获奖作者李锦城说道,“很荣幸能够获奖。对我而言,大理的诗意从不止于风花雪月的表象,它藏在白族阿妈的调子里,在三月街的马铃叮当间,更在1146座公益书屋里升腾的墨香中。当苍山的雾岚漫过洱海时,我相信,那些写满乡愁的信笺,终将化作候鸟的羽翼,带着大理的诗意向世界飞去——这或许就是大理诗歌季最动人的注脚:让每一个个体的吟唱,都成为文明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支流,在苍洱之间,在你我血脉深处,生生不息地流淌。”

  乡音:文化传承的独特符号


“风花雪月 诗意大理——2025全民阅读大理诗歌季”启动仪式现场

  乡音,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识,也是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在大理,白族、彝族、回族等多个民族聚居,各民族的语言、民调交织在一起,形成丰富多彩的乡音。启动仪式在歌伴舞《蒹葭》的演绎中拉开序幕,白族民调与古典诗词相融,展现大理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当那悠扬的民调响起,仿佛将人们带回古老的岁月,感受着白族人民的热情与质朴。


2025美好生活诗歌季——“信笺上的风花雪月”青年诗人在地文化音乐诗会现场

  在喜洲镇苍逸图书馆举办的2025美好生活诗歌季——“信笺上的风花雪月”青年诗人在地文化音乐诗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写的关于大理的诗歌,乡音也成为诗歌朗诵的独特元素。诗人们用乡音朗诵诗歌作品,分享与大理之间的深厚情感,传递着乡愁和乡情,让诗歌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这种将乡音与诗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大理多民族文化的魅力。青年诗人童七在交流中表示,大理的文化气息为她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灵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我重新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点击观看视频】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认为,大理山水好,文化遗产丰富。此次大理诗歌季非常接地气,活动延伸到了社区、学校等地,让很多热爱诗歌的群体能共同分享诗歌。同时,这次大理诗歌季还邀请了很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90后”年轻诗人,他们的作品会成为今后诗歌宝库中的一部分,给大理诗歌季带来活力。“今年的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我希望大理诗歌季活动能和全民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信大理诗歌季将越办越好。”

  乡情: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

  乡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家乡给予人们的温暖与关怀。在大理,热情好客的民风、互帮互助的邻里情,让这座城市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在诗歌季的系列活动中,乡情也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诗人们用诗歌描绘大理的人情世故,赞美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

  近年来,大理文化空间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全民阅读、人人写诗已成为大理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2024年,大理州被授予“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州有1146座公益书屋,将阅读的触角延伸至街巷、茶园、渔船,让诗歌与书香融入生活日常。其中,苍逸图书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读者在苍逸图书馆

  苍逸图书馆前身由喜洲商帮代表人物严子珍捐资兴建,1939年建成。严子珍是商号“永昌祥”的创始人,他通过贸易积累财富后投身教育,认为文化传承是“筑起千年不朽精神家园”的关键。2021年,以“书店+”复合模式重新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当地延续白族“诗书传家”传统、探索现代慢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空间。


【点击观看视频】

  在大理洱源83岁白族“金花”张富祥老奶奶家里,老人家精神矍铄,热情地讲述着新时代家乡的美好生活。唱孔子歌(当地民谣)、写书法,幸福的笑容挂在她的脸上,岁月悠悠、艺心不老。

  如今无论是大理本地人,还是旅居于此的新大理人,笔触间尽是对诗歌、对生活的深情,大家以诗歌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大理乡情的美好,也让更多人向往这片充满爱的土地。


苍逸图书馆一角

文化兴则国家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

全民阅读,书香中国

风花雪月 诗意大理

——2025全民阅读大理诗歌季

系列活动

不仅是诗歌的盛会

更是全民阅读的号角

展现了大理独特的

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怀

以诗歌为纽带

以阅读为动力

推动文化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

让诗意与书香成为

大理最鲜明的文化名片

等待着更多人去品味

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温暖的人间烟火

去发现、去感受、去书写

属于自己的故事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