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协、浙江展览馆、《美术报》社承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及艺术家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展出的61件美术精品,皆由浙江美术名家及青年新锐艺术家创作,汇聚浙江美术界老中青艺术力量,涵盖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多种形式,分“蓝图引航”“光华霞举”“逐梦征程”三个板块,多维展现了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
艺术家们或聚焦重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的时代印记,或捕捉农村文化礼堂里的欢声笑语,或描绘良渚文化、宋韵文化、上山文化等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或渲染之江大地上的精神共富图景。观众能够从中看到“八项工程”实施20年来的精彩蝶变,探寻浙江文化发展的基因密码,更能感受到文化润物无声、向善向美的力量。
走进展厅,由鲁利锋、初艳淼、王克景、孔国桥四位画家创作的版画组图《文化兴邦——八项工程》气势恢宏,在眼前徐徐展开。据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鲁利锋介绍,组图中的8幅画分别对应“八项工程”的内容,以大尺幅的版画呈现“江南第一家”、良渚古城遗址、《梁祝》戏剧出海等典型场景,来展现浙江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
展览现场,浙江省油画院集体创作的油画《文化的力量》,以绚丽的色彩、梦幻的场景,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我们在创作时设想了一个虚实结合的科技馆,在其中巧妙融入了义乌李祖村、《黑神话:悟空》、机器人、戏剧下乡等元素,以此体现‘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等主题。”浙江省油画院专职画师甘晟谈道。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也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入展油画《盛世修典》,不仅融合了《早春图》《溪山行旅图》《万壑松风图》等宋画高峰之作,也体现了中国历代绘画的图像采集、编纂、出版等工作场景。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说:“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要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
理想中的人文乡村是何模样?国画作品《春山有约——人文乡村建设》给出了一种答案——在杭州桐庐青龙坞深山中的网红书店前,一群年轻创客与本地村民活力满满,干劲十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沈晓明谈道:“春山有约,是乡村与城市的约定,是村民与新农人的约定,也是乡村与未来美好愿景的约定。”
参展艺术家沈玉佩携手黄琦、陈瑜婷带来了版画作品《光影竞风流》。“这件作品中的画面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沈玉佩说,“所有文化产业的背后,人是关键因素,所以我们重点描绘了影视工作者的动作、眼神等,力求捕捉他们在工作中最投入的状态。”
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的20年,也是浙江文艺工作者攻坚攀峰的20年。“历史的凝眸”“百年追梦”“新时代 新征程”等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相继实施,磨炼出一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队伍。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曾参与过多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他表示,主题创作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与成长,“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深入历史,在历史的现场与艺术的现场双向奔赴,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感受时代之脉搏、人民之所想,才能实现艺术家的价值与使命”。
许江表示,本次展览既是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的总结汇报,也是展现浙江人文精神风貌的生动图本,更是浙江文化建设向未来发出的文化宣言。“我们希望凝聚起浙江文艺界的力量,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文化翱翔在旅游的新天地,让文化担当起民生的重任,用新的艺术创造反映当下的时代,点亮人民的精神,展现未来的图景。”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