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历史文化名人资源 赋能潍坊文化强市建设
王志民、张其凤、李爱杰、徐梅、刘云江共同为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揭牌
山东省潍坊市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是世界风筝之都、国际动力城、国际和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画都。这里产业兴盛、经贸繁荣,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丹青吐彩、艺韵悠扬。近年来,潍坊市积极做好“两创”文章,致力于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惠民,提升了潍坊的社会凝聚力和市民的城市认同感,促进了潍坊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潍坊的环境品质,在增强潍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文化传承离不开创新,文化创新要立足传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改革推动文化发展。潍坊市各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成为激活潍坊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赋能潍坊文化强市建设的鲜明个案。
与会嘉宾参观刘墉文化展
“海岱高门第”的文化意蕴与价值
历史文化名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传承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往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也往往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潍坊文脉深厚,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璀璨——仓颉、虞舜、晏婴、郑玄、贾思勰、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张择端、李清照、冯惟敏、赵秉忠、郑板桥、刘统勋、刘墉、陈介祺等先贤通过他们的才华、智慧和努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汇涌成潍坊文脉永不枯竭的源泉。其中,被乾隆御赐“海岱高门第”的刘氏家族,其内蕴的儒学、官德、家风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融入潍坊市现代城乡文明建设,成为支撑潍坊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刘统勋、刘墉、刘镮之,“一门三公”。刘统勋、刘墉,“父子同宰”,父以政绩显赫,名重一时;子以书法闻名,青史流芳。以刘墉为代表的刘氏家族文化研究,由潍坊市各职能部门牵头,在学术界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助推下,清流涌动,方兴未艾。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山东高密逄戈庄人(原属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入仕。清代乾隆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以刘统勋、刘墉为代表的清爱堂刘氏家族世代簪缨,无论仕宦科举、文化艺术声望,均是全国一流的世家大族,康熙、乾隆、嘉庆曾经多次题字刘氏家族堂号——“清爱堂”,褒奖其清廉爱民的家风。尤其是家族成员刘统勋、刘墉、刘奎、刘喜海,在水利、刑名、书法、瘟疫学、钱币学、金石学、文献学等诸多领域造诣精深。刘墉作为刘氏家族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代表人物,外娴熟政术,内精通掌故;博通经史,深谙古道;古文考辨,独树一帜;三兼署国子监之重任,数任乡试、会试之正官,筹办编撰《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功勋卓著;书法挥洒自如,造诣深厚,名扬清代,素有“浓墨宰相”之誉。他超然豁达、中正平和的内在修养,清正廉洁、关心民生的为官品德,富有包容性的文学涵养,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刘墉在中国民间颇具传奇色彩。古典小说演绎的《刘公案》早已家喻户晓,潍坊民间年画和传统说唱艺术竹板书等民间艺术也取其题材代代相传,京剧、豫剧、评剧、曲剧以及河南坠子等艺术载体也以《刘公案》为传统剧目。据高密籍曲艺表演艺术家栗瑞杰回忆,胶东半岛的说书人入行,首先要学说竹板书传统书目《刘公案》,要不就算不上正统的说书人。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幽默风趣、有点驼背的刘墉,其智斗和珅、调侃乾隆的剧情,令全国观众对其人格魅力更加痴迷。刘墉清正睿智的形象风靡大江南北。自1993年始,刘墉及其家族研究专家张其凤另辟蹊径,从刘墉书法研究入手,三十年如一日,经过不懈的努力,由他编撰的11部刘墉文化研究成果面世。著名作家莫言在《我看张其凤书法》一文中对张其凤在刘墉文化研究领域的用力之深不吝赞美之词:“张其凤考证了刘墉及其族人若干个重要史实,廓清了笼罩在刘墉及其家族身上许多令人困惑的历史迷雾,同时对刘墉的书法、交游、诗歌、宦况政绩做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工作。其中《刘墉研究丛稿》是填补刘墉研究空白的奠基之作,《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是当代收藏家购藏刘墉书法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近些年,他由刘墉的个案研究推进到刘墉的家族研究,《刘墉家族与日照》以及中华书局刚刚出版的《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在家族研究中,他对刘墉家族的简史,其家族与清皇室、与《四库全书》的关系,其家族的家风、家学、交游、婚姻圈、代表人物、遗留至今的故物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梳理,时间跨度四百余年,学科跨越书法、诗歌、钱币、金石、古籍收藏、瘟疫、清代水利、清代刑名等八个领域……”
“刘墉大讲堂”揭牌仪式现场
打造“一院四基地”的品牌传播架构
为了更好地激活刘墉文化,打造潍坊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新品牌,赋能潍坊文旅融合发展,10月30日,由山东世纪泰华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和运营的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举行成立仪式。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志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其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钧林,聊城大学原历史系主任、运河学研究院院长李泉,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吕金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勇,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丁延峰,潍坊市政协主席李爱杰,潍坊学院党委书记徐梅,潍坊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张志霄,潍坊市委台港澳办主任孙晓非,潍坊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妍妮,潍坊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强,潍坊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铁柱,山东世纪泰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理事长刘云江,山东泰山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清林,山东弘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副理事长郭宝义以及潍坊有关县市区文旅局负责人,刘墉文化研究院顾问,潍坊市美术界、书法界、诗词学会、潍坊学院师生代表等160余人参加了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和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叶培贵分别以贺信与贺联的方式,对本次活动表达祝贺。王志民、李爱杰、徐梅分别致辞。王志民、张其凤、李爱杰、徐梅、刘云江共同为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由潍坊学院副院长李英德主持。张其凤作以《刘墉家族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为题的演讲,演讲环节由王清林主持。与会嘉宾参观了位于奎文中学的刘墉文化传习所,为潍坊坊子区圆厅美术馆的“刘墉大讲堂”揭牌,参观在潍坊植物园的“园中园” ——朴园举行的刘墉文化展并座谈。
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IP产品同步宣发,五大系列二十多款文创产品覆盖文具、家居装饰、手工艺品等多个应用领域,不仅承载着潍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融入了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亲切、时尚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展示的“刘墉IP形象摆件”“刘墉书法镇尺”“君子务本”“‘背乾坤包天下’帆布包”“官补文化创意产品挂件”“花翎文化创意产品”六款特色文创,设计主题突出、做工精美考究,受到与会嘉宾的称赞与喜爱。
据刘云江介绍,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经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注册,聘请张其凤担任首任院长,在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城市管理局、潍坊学院、山东泰山教育研究院等部门的通力支持下,努力探索一种“共创、共有、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模式。“海岱”一词,蕴含着海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寄寓了刘墉文化研究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历史意义。
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自今年5月开始筹建,目前已形成“一院四基地”的基本架构,即以潍坊市植物园朴园为“根和魂”的研究展示基地、以潍坊学院为主的学术支持后援基地、以潍坊市奎文中学为主的研学传承基地和以坊子区圆厅美术馆为主的推广培训基地。植物园展馆朴园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园内原有房屋及配套景观进行重新设计装修,在门厅设置文创陈设区,用以展示相关文创产品,园内设置各种真迹石刻24块,文化馆内展出刘墉及其家族简介、书法作品、书籍等展品40余份。
嘉宾参观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刘墉诗词石刻
发挥示范效能,扩大文化传播矩阵
“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秉承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刘墉及其家族文化为核心,落实发展规划和重点业务方案,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刘墉及其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院主要的工作领域为学术研究、书法教育、文化研学、文艺创作、文创开发和文化展示六大板块。”张其凤说。
潍坊崇文重教,刘墉文化已逐渐引发各年龄圈层的情感共鸣。近年来,山东世纪泰华集团有限公司聚焦文化需求新变化,紧跟文旅消费新趋势,创新升级文化多样供给、多维拓展、多元融合,迭代“文化+”新场景,推动文旅优势激活消费潜力,赋能潍坊经济发展。目前,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每逢周末,众多网红汇集于此各显神通。这种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为潍坊带来了文化休闲的新奇体验,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刘墉文化的独特魅力。
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也为奎文区、潍城区、诸城、高密、昌邑等潍坊相关县市区以刘墉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项目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潍坊市植物园的朴园、高密市注沟社区的清爱园、昌邑市北孟镇小南孟村刘氏家庙、诸城名人馆与刘墉栗园、北京礼士胡同的刘墉故居以及国子监辟雍旁那棵约700年树龄的“罗锅槐”……将被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这根金线串连成新的文旅融合圈,以刘墉文化为主题集文创、书法教育、文化研学、美食文化和影视体验、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项目,将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赋能潍坊文化强市建设。
潍坊海岱刘墉文化研究院文创展示
文创产品研发矩阵
“刘墉海岱文清”线装本
“背负乾坤”折扇
刘墉书法镇尺
“背乾坤包天下”帆布包
花翎饰品
补子坐靠垫
刘墉IP形象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