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层面说,双休日等一般假日是作息制度,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节日是活态文化,都有特定内涵,不能忽略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不能以别国的国庆作为我国的国庆。
中华民族是重人伦的民族,注重人伦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也是优长。我们历来尊敬祖宗,注重认祖归宗,不能“数典忘祖”。习主席“五四”在北大讲话也讲:“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他还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
据不完全统计,已知有3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自己的父亲节,我国的台湾就设有父亲节。从来没有任何世界组织和国内党政部门把六月第三个礼拜天的美国父亲节当做“国际”的或“世界”的。我国媒体和商家的误认和误导,亟须纠正。
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绝不是“狭隘民族主义”,也不仅是我们一国的主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发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说,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挑战,面对目前的失衡现象,必须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需要设立倡导尊老敬老的“老人节”。1982年第36届联合国大会第20号决议提出,建议各成员国政府自己确定一个日子为自己国家的“老人节”。1989年,我国政府决定以本来就蕴含敬老内涵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中国敬老节(老人节),2012年12月已载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主题相同,具体日子则尊重各国的不同文化的选择,从而各国有各具自己文化特色的老人节。老人节如此,同样,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父亲节!
我们倡议:以九九重阳为中华父亲节。原因如下:
第一,2010年国家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指出,重阳节应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敬老”之外又加上“孝亲”。确实,“立爱自亲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首先要“孝亲”。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华敬老节”,可以从“中华父亲节”敬自己的父亲起推及敬老,这样才能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第二,中华传统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重九”称“重阳”,“九九重阳”最适宜作为“中华父亲节”。
第三,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后的中华父亲的代表。我们都称“黄帝子孙”。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黄帝于九月九日乘黄龙升天的传说,从汉代以来人们便在这一天祭拜黄帝。把九九重阳祭拜黄帝的这一天,叠加为中华父亲节,是有历史渊源、民俗依据的。
第四,传统是“慈母”、“严父”,称自家母亲为“家慈”,自家父亲为“家严”。家教不仅需要“慈”,而且需要刚健刚毅的素质教育,后者更需要父教,以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爸爸哪里去了?”社会在呼唤父教,可通过中华父亲节促进实现“父教子孝,人伦和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