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神犬奇兵》戳中“90后”萌点

时间:2014年07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月玲

电视剧《神犬奇兵》剧照

  在湖南卫视和腾讯视频独家播出的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神犬奇兵》取得很高的收视,开播后全网的平均收视破2,收视份额接近7%,首播吸引了4亿多的电视观众收看,而且23岁以下的观众份额接近12%,腾讯的独家点击量接近9亿。狗与人的情感戳中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萌点,剧中带出军人对守卫国家的责任与忠诚,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观众。

  用新人,他们更敬业

  著名文艺评论家曾庆瑞总结了这部剧的出品方完美世界江河工作室的制作人何静的制作观,就是低成本、高收入,“绝不把有限的投资花在演员的高报酬和伤害剧作本身的制作上”,从而提出了未来中国电视剧的方向:制作人制。曾庆瑞说,在演员片酬疯长的年代,作为一个制作人要管好票子。《神犬奇兵》的整个片酬占总资金的35%左右,而主要的演员又占演员片酬的60%左右,都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的幅度上。早在制作《麻辣女兵》的时候,何静就和6个演员签订了长达10年的合约,可以说也是为她以后的新戏做了很好的投资——《麻辣女兵》中的几位主演也出现在《神犬奇兵》中。何静说:“现在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明星身上是非理性的,启用年轻人,他们更敬业,也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制作上,从而制作出更加精良的电视剧。”她说,为《神犬奇兵》选演员的时候,也曾经尝试找过所谓的一线演员,有些一线演员也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一想到要跟狗配戏,有损于自身形象,全都止步不前。这就使何静坚定了决心,仍旧大胆地使用新人。

  《神犬奇兵》开创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次以犬作为戏剧核心的先河。当下的中国电视剧产业更多的局限于青春偶像剧、都市话题剧、家庭伦理剧等题材,很多题材是重复生产,创新度不高。《神犬奇兵》中的人与狗虽然都姓“军”,却让“90后”观众对军旅题材产生了天然的好感与关注度,他们在网络上的很多留言都围绕着狗展开——《神犬奇兵》中的不同品种的狗的战斗力排名、哪一种狗对主人的忠诚度最高……狗在这部剧中占据了与演员同等重要的位置。因而制作方在狗戏上颇下工夫,从全军最大的军犬基地1000多条军犬中,经过600多小时的人犬训练,遴选出了150条军犬扮演剧中的犬角色。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说,剧中不仅赋予了“步枪”神秘的幽灵犬身世,更赋予了它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角色魅力,所以犬这个角色不但拥有戏剧化的元素,更拥有当下社会人们内心缺失的情感,承载了更深层次的理想化生活,这些犬在某种程度上也拥有了一种好的人格。李浩强调说,《神犬奇兵》中的人犬情,是其他电视剧中完全没有过的情感体验。从“子弹”为主人公挡枪身亡,“小米”舍身救主等等,剧中的每一只神犬都与主人公出生入死,它们对主人的忠诚和赤子之心,以及主人因它们而完成的跨越成长和蜕变,共动缔造了军旅传奇,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

  成长主题扣住时代节拍

  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从《和平年代》开始,到军事演习剧《DA师》《垂直打击》《沙场点兵》,红蓝军的对抗已经演绎到极致,《士兵突击》拉开了军旅励志剧的大幕——《特种兵1》《特种兵2》《麻辣女兵》相继诞生,而《神犬奇兵》的编剧冯骥先后创作的三部当代军旅电视剧《火蓝刀锋》《战雷》《神犬奇兵》也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说,《神犬奇兵》中讲述的人犬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寓意性,例如“步枪”本来是郭油子捡到的“野狗”,它不是“名门之后”,它要重新去证明自己的身份,郭油子通过训练“步枪”,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驯犬员,这不仅是人的励志故事,也成了一个犬的励志故事,而且人犬合一,这两个励志故事是互相参照的。中间关于犬的那些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故事的写照。尹鸿还提到,电视剧结尾处展示的那么多军犬的墓碑,就像过去我们看到的战士的墓碑一样,为国捐躯的除了这些军犬还有我们的战士,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在《神犬奇兵》中,三连连长龙飞、郭油子、熊雄、谢一刀为了留住三连这一有着80多年革命历史的老连队的番号,想尽了办法,虽然最后三连还是并入了军犬队,可是三连的魂没有丢,在比武和实战中,原三连带出的兵和犬都光彩照人。《光明日报》文艺部主编彭程认为,郭油子发誓要把从野外捡到的野狗“步枪”训练成合格的军犬;把军犬“巴伊”产下的几只幼犬“滔滔”、“沧海”和“小米”养育大,并培养成为骁勇的军犬,也分别成为熊雄、龙飞、谢一刀的强烈愿望。在这些人和事中都贯穿了一个共同点——信念,而坚持或者说守护,便是这种内心的信念在行动中的投射和体现。正是因为这种秉持和坚守,经过战士们的精心喂养和艰苦训练,这些曾经被人们轻看和嘲笑的犬只成为了犬王,“步枪”就是在大赛中力战群雄成为了犬王。而在这个过程中,军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超越了昨日的自己,拥有了更为强大的精神素质。

  套路与创新

  据何静透露,《神犬奇兵》第二季已经开始了剧本创作,名字叫《神犬小七》。《神犬奇兵》是冯骥在自己于2006年创作的小说《特警犬王》基础上改编的。从他担任编剧的三部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来看,他找到了当代军旅剧中加强戏剧张力的方法,但是三部电视剧在剧作结构上的相似性多少会让他的粉丝有点审美疲劳——主人公都是与军营有点格格不入的人物,在被遣送至快被人和时代遗忘的角落后,展开了一场成长之旅。

  军旅剧作为中国电视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创新?网上有评论认为,《神犬奇兵》已经在人物设置上参考了美剧。尹鸿认为,美剧通常是在一个非常限制的时间空间中通过一个贯穿动作来完成的,用细节和情节的每一个力度来推动事件发展。如果要达到跟美剧竞争状态的话,《神犬奇兵》第二季得把时空限制住,让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作品会更吸引人。当然,他也认为这是两难的选择,那样制作的难度更大。

  以狗为主角的文艺作品中外都有不少,像俄罗斯的《白比姆黑耳朵》、日本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美国的《灵犬莱西》。《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建议编剧也可以再把视野放大一些,西方文学艺术的长河当中,像卡夫卡的《变形记》完全把人和动物合一了。西方的作品中的狗更多是孤独的形象,在忠诚的过程中完全是孤独、无助和流浪的状态。这种东西青年观众可能不会理解,但对于类型的塑造来说,毕竟还是有启示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更多层面、更好地去理解一只狗的忠诚,它到底有多少含义和内涵。“如果第二季还是讲忠诚、坚守、服从、牺牲主题的话,我觉得就会变成《神犬奇兵2》,而不是更新的作品了。”阎晶明说。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