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说话的爱》海报
近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的《不说话的爱》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等专家学者,以及《不说话的爱》总制片人陶昆、制片人吴盈睿、导演沙漠、编剧付丹迪等主创出席研讨会。
《不说话的爱》由青年导演沙漠执导,讲述了一位聋人父亲与听人女儿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影片以父女亲情为主线,用细腻的视听语言描绘了听障群体在沟通障碍中所承受的生存压力与情感困境,同时也呈现了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生命力与人性之美。
影片中,张艺兴饰演的聋人父亲和小演员李珞桉饰演的女儿木木的表演备受赞誉。张艺兴以视频的方式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他饰演聋人父亲“小马”的创作感悟,他坦言,角色的“不被看见”触动了自己,希望通过表演为无声群体发声。为贴近角色,他提前学习手语,与聋人演员深入交流,观察生活细节,并通过堵住耳朵体验感官变化,力求从内在理解角色逻辑。他强调,表演应基于对人物的深刻共情,而非表面演绎,手语与表情的结合是“有温度的表达”。
与会专家认为,影片《不说话的爱》以静默为基调,通过光影与音效的巧妙设计,让观众沉浸于聋人的主观视角,感受他们的孤独与坚韧。张艺兴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精准刻画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小演员桉桉的纯真演绎则为影片注入了灵动的情感。通过父女情感的层层递进和法庭戏的反转设计,成功构建了扣人心弦的叙事张力。影片没有奇观化听障群体,而是以平视的态度展现他们的生活困境与人性光辉,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关怀。
主创团队表示,创作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避免对听障群体的曲解,希望通过木木的视角,展现聋人与听人世界的碰撞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爱的力量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影片在排片率和上座率上仍有提升空间,研讨会也建议通过各渠道扩大传播,并呼吁媒体加强宣传,让更多观众看到这部佳作。
真正的平等,是让世界看见每一种生存方式都值得温柔以待,《不说话的爱》是一部聚焦听障群体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尊严、平等与爱的作品,它以真诚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艺术表达,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称赞影片“回到了电影创作的常识与正道”,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正向价值观打动观众。导演沙漠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现实题材,用电影传递温暖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