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朱仁民双人艺术博物馆”作品展在京开幕
——跨越五个世纪的艺术对话点燃中意生态文明之光
展览海报
6月28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希望更多有识之士争做中意友好合作的践行者”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献礼中意建交55周年,一场贯通东西方文明的艺术盛典——“达芬奇-朱仁民双人艺术博物馆作品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朱仁民倡导的“用艺术拯救生态,将艺术科技双向赋能”为主题,由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香港文联、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炎黄艺术馆等共同举办的公益性展览。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意大利代表宣读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的祝贺函,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政府旅游部部长马拉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政府推广基金主席帕伦博视频祝贺。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陈曦,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蔡旺盛,香港文联名誉主席蒋晔,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亚太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诗雷,金砖国家多边贸易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任王晓军,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刘利,“达芬奇-朱仁民双人艺术博物馆”作品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吴鹏凯,本次展览作者、中国生态修复艺术家朱仁民等出席活动。
陈曦指出,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以融通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性探索,为人类文明打开一束永恒之光。朱仁民立足东方智慧,将艺术升华为人类生存的哲学实践,开创了“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三维共生的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希望中外科学家、艺术家能够携手对未知领域不断地探索与眺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蔡旺盛表示,本次展览以“艺术+科技”的创新形式,将达芬奇的画作与朱仁民的生态艺术共同展出,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文交流的积极响应,更是开创了东西方艺术大师“跨时空对话”的展览新模式,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双向奔赴”的范本。
蒋晔指出,中意分别是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两大文明因丝绸之路而交流互鉴两千多年。此次展览说明了中国与欧洲双向奔赴、相互学习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崔晓东指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东西方艺术盛会,更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与友谊的生动见证。两位艺术家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却同样以宽广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探索艺术与科技的无限可能。
陆诗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推动更多国际社会关注生态修复与艺术创新的结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王晓军表示,本次展览中,我们将看到达芬奇手稿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理想,也将感受到朱仁民作品中澎湃的生命力与生态智慧。两位艺术家虽相隔数百年,却以同样的热情关注着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吴鹏凯认为,朱仁民与达·芬奇虽相隔五百余年,但他们都以超凡出众的艺术手法,不约而同地采用最宽的口径、最丰富的表现方式,将哲学、科学、艺术推向各自的时代最前沿,给世界留下闪光的思想和艺术瑰宝。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还宣布筹拍纪录片《朱仁民》,旨在将朱仁民教授“用艺术拯救生态,将艺术科技双向赋能”的理论和成功实践推向国际视野。朱仁民现场解析荒沙、裸崖、荒岛修复案例,以“用艺术拯救生态”思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世界大同,生态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朱仁民还向意大利驻华使馆赠送画册《心路禅境》,传达中意两国人民文明互鉴的理念和精神。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获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政府、佛罗伦萨市政府、芬奇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展区呈现由意大利专业机构提供的十几余幅达·芬奇帧刻油画、四十余幅手稿复制品,以及朱仁民“用艺术拯救生态、将艺术科技双向赋能”的百余件生态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8日。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