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剧舞台多一种呈现——《香莲案》的创新之处
日前,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贵宾室内多位名家与理论家汇聚一堂,为一出新戏的未来出谋划策,这出新戏就是由天津京剧院演出的《香莲案》。从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再到成功巡演上海、北京,这出戏在最近7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是剧坛的一大热点。
不少痴迷京剧的年轻观众将一个友好又略带顽皮的称呼赋予《香莲案》——“3D版京剧”,用以指称这出戏在灯光、布景等方面的新探索。实际上,《香莲案》的“3D效果”并不仅限于视觉效果,在叙事模式与人物塑造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立体化的呈现。剧本将原先始终以女主人公为叙事焦点的单线叙事变为双线叙事,分别表现秦香莲的坚守和陈世美的堕落。两条叙事线索勾勒出两条各不相同的人生之路,虽偶有交叉,却最终分道扬镳,分别表现出男女主人公面对贫困、金钱、压力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彰显出心灵的高下美丑。这样一来,秦香莲的忍无可忍、陈世美的一错再错便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原先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也成为性格多侧面、性格有发展的立体人物。
单就视觉效果而论,比《香莲案》更当得起“3D”称呼的新编剧目不胜枚举,但在很多时候那些不惜血本的大制作反而成为被诟病的对象。对《香莲案》的肯定,充分说明观众所反对的不是技术手段本身,而是对技术手段的滥用和对京剧艺术规律的背离。只要京剧的板鼓丝弦没有在交响乐的进攻下无处藏身,只要京剧的写意之美、虚拟之妙不在沉重的布景下呻吟,观众并不排斥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香莲案》是一出坚守传统的剧目,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由一桌二椅构筑的大千世界和由水袖圆场抒发的无限情感,但我们也时时能感受到编导们对创新的孜孜以求,剧中匠心独具之处俯拾皆是。
例如,陈世美刚刚金榜得中,总管太监又传达了皇家招婿的喜讯,真是天降洪福、一步登天,可当他猛然瞥见妻子为自己缝制的寒衣时,眼前不禁浮现出往日情景。只见舞台上灯光渐隐,秦香莲在一束皎洁的追光中出现,“一线线,一针针”将无限深情寄予寒衣,这样一个具有表现主义蒙太奇意味的处理方法,使观众感受到陈世美此刻的犹疑眷恋。但是,伴随着官员们的一声高喊“状元公速请更换袍服,跨马游街”,秦香莲身影隐去,舞台灯光全亮,陈世美的思绪也被拽回到现实。官员们的声声催促终于迫使他痛下决心“船到急流难回转,我只得顺风逆浪高扬帆”,斩钉截铁地吩咐道:“冠带伺候!”说罢,将寒衣往张三阳手中一丢,投入众人的簇拥之中。此时,灯光渐隐,舞台上只见张三阳一人呆呆地手捧寒衣,而在他垂下眼帘注视寒衣的一刻,灯光也随之全暗,这一场落幕。这里,灯光的明暗变化和演员的表演仿佛共同起到了区分景别的作用,我们先是看到了由众人构成的全景别、张三阳构成的中近景别,最后又在张三阳的引领下将目光聚焦到寒衣上,完成了一个从全景到中近景再到特写的前进式蒙太奇。其中对寒衣的特写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暗示丢弃寒衣正是陈世美对亲情人性的背弃,也是他踏上不归路的开端。可见,只有在以深厚意蕴作为依托的前提下,技术技巧才能有所突破。京剧传统戏中自由的场景切换、堪与长镜头媲美的导板、回龙,曾令蒙太奇学派的大师们为之倾倒,如今《香莲案》融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于一体的艺术创造,又使京剧舞台焕发出新的魅力。
(编辑:伟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