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落玉盘琴韵长——记扬琴演奏家史玥
听史玥演奏扬琴,犹如身处琴韵的迷宫,江流浩荡云蒸霞蔚岳峙渊停的壮丽,孤林倒影野渡自横寒江独钓的寂寥,十里荷花云影波光小桥流水的旖旎,茅舍夜读枕石听泉白云出岫的恬淡,都在琴声里流淌,波漾开阖、迭宕生姿,聆听着天籁之音,听众的心灵因感受到诗意的情愫而深受震颤。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的史玥,出身音乐世家,先后师从于钱方平、桂习礼、刘月宁、黄河等教授,得到过名家项祖华的指点。当史玥还是4岁孩子时,受家庭影响,她就开始学习并喜爱上了扬琴。30年来,在父亲的启蒙和诸多名师的指导下,她带着对扬琴的挚爱,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在中国民族乐器艺术的天地,寻找着弦韵与天籁的真谛。
8岁参加全国比赛开始拿奖,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前,曾在“星海杯”少儿民族器乐比赛中连续三届夺得一等奖,并获得过全国儿童艺术节比赛器乐第一名。迄今,史玥已在北京市器乐演奏大赛、上海“江南丝竹”比赛和中国民族器乐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或重要奖项。她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那些日子,更是如鱼得水,扬琴演奏方面的天赋和才情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她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过世界扬琴交流会,以一曲《昭君怨》获得普遍好评;她举办首场扬琴独奏音乐会,其中长达20分钟的《黄河协奏曲》引起媒体关注;她创作的《弦韵》几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她发表过多篇关于扬琴演奏艺术的学术论文,出版了扬琴《灵动》等专辑;她大胆地改编创新扬琴的传统曲目,《五哥放羊》《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一切,标志着她的演奏技艺和理论知识的逐渐成熟和日益丰富。
她是那么痴爱扬琴弹奏,把学习和弘扬中国民族乐器艺术视作崇高的事业和毕生的追求。她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学历最高的“学院派”民乐组合“林月冉冉”室内乐团,其足迹遍及海内外。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生时,她本来能够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但为了挚爱和梦想,她毅然选择了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做了扬琴教师。她说:“扬琴对我是神圣的事业而非职业,攻读研究生会使我对扬琴艺术的感知得到升华,会让我感到艺海无涯和艺无止境,如果有扬琴博士,我还要考博士。”如今的她,教学上硕果累累,她悉心辅导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重大比赛中折桂或获奖。全国的很多高校校园里,可以看到她和她的学生们举办音乐会的海报。她担任全国很多个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奔波各地,用无形的心血和“红烛”精神,甘心为他人做嫁衣。
为推广和展现扬琴这一中国民族乐器艺术,多年来史玥像一只传播民族友谊和中国文化的青鸟,让她悠远奔放、珠落玉盘、清音飘逸的琴声飞向了世界。从2000年金秋开始,她作为独奏、主要演员或带队,先后受邀赴泰国、美国、芬兰、瑞典、丹麦、日本、奥地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专场演出和音乐会,精湛的演艺尽情展现了中国民乐的风情与魅力,引起反响,受到了许多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和由衷赞美,赢得了“扬琴公主”、“民乐大使”等美誉。史玥和她的扬琴已和世界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每当中国的琴韵飞扬飘荡在异国他乡时,她就越发明白那清越悠扬的琴声里,浸润着她对扬琴艺术多么至诚至真的爱。她有一个心愿,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扬琴、喜爱中国民乐,因为在她的心里,古雅透香的扬琴艺术是世界的,它不分地域、没有国界。
琴如其人,艺如其人。史玥的性格大气爽朗,为人真诚淳朴,一身才气而毫无拘泥,和她交谈,可以感受到她对扬琴艺术那枫叶般燃烧的爱,可以感应到她尽力弘扬中国民乐那金子般纯真的心。“我与扬琴无法分离”,一语道破了她的心灵世界,在中国民乐艺术的道路上,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着。
(编辑:孙育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