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东莞市文联成立50周年
沃土扎深根——东莞市文联50周年纪念活动侧记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左)受中国文联委托向东莞市文联主席刘锦明颁发“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牌匾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左)为优秀文艺家颁发证书
东莞市文联50周年纪念大会合照
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右)为优秀文艺家颁发证书
“有你的歌声有我的笑声,才有这热情洋溢的掌声;有你的付出有我的耕耘,才有这百花盛开满园春。莞邑宽无垠,沃土扎深根;风风雨雨终不悔,与人民同心;莞邑宽无垠,沃土扎深根;坎坎坷坷终不悔,与时代同行。”在《沃土扎深根》的歌声里,11月10日上午,东莞市文联迎来成立50周年,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纪念活动。
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党组书记程扬、专职副主席刘小毅、组联部主任樊广莲,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邝明子、原东莞市政协主席刘树基、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泽驹,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电视台台长黄永贵,东莞市农业局局长黄贵田、东莞市政协科教文卫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李炳球、东莞市人大常委林岳、东莞市委宣传部调研员萧庆强,原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复森、麦淦华,原东莞市文化局局长尹玉湘等领导,和东莞市各镇街文联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叶泽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东莞文联五十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激励东莞市文联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加强文艺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艺工作队伍,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服务方法、提升服务层次、增强服务本领,使文联真正成为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程扬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东莞市文联50年的发展历程,激励全体文联人再接再厉,在未来的日子再创辉煌。
50年坎坷风雨,迎来文艺春天
1963年6月28日,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前身——东莞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当时的会员不到100人。50年来,东莞市文联随着东莞撤县立市,经历两次更名,办公地址几度变迁,至2008年,搬入东莞文学艺术大楼,文联迎来全新发展时期。
经过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锐意创新,东莞市文联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共有13个协会,会员近3万人;涌现出一批国家、省文艺家协会会员,形成阶梯状人才队伍。东莞市文联在全国率先实现镇街文联全覆盖;同时,以协会为纽带,创建了近40个培训基地和创作中心。
东莞市文联主席刘锦明在致辞中说:“50年来,东莞文艺工作者们薪火相传,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目前,开放型、枢纽型、服务型文联的架构基本形成,并拥有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团队,为东莞文艺名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东莞文艺的春天即将到来。”
拥有完善传播平台及独创文艺品牌
东莞市文联拥有完善的传播平台。《东莞文艺》《南飞燕》《东莞书画》《东莞摄影》等杂志,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东莞文艺人才,他们创作的作品,在鲁迅文学奖、群星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多项评比中,为东莞争得荣誉。
东莞文学艺术网、官方微博、《东莞文联》内刊等传播媒介,不断提升文联对外宣传能力;东莞文联还拥有一批独属于自身的文艺品牌:历史人文签约、文学院签约(不仅面对本地作者,还率先面向全国作家签约)、我的打工成才路、文艺志愿服务、文艺沙龙、文学创作高端论坛、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等,皆已成为东莞文联的靓丽名片。
东莞市文联还建设了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如广东古村落、龙舟文化、乞巧文化、水上民歌文化、书法、摄影、戏曲、诗词等多个镇街文化品牌,为东莞优秀文化传承、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喜获“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
50年不懈奋斗,50年春华秋实。在东莞市文联成立50周年的日子,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向东莞市文联主席刘锦明颁发了“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牌匾。
刘锦明说:“这个荣誉,是东莞市文联成立以来首次获得中国文联的表彰,东莞市文联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文联,这个荣誉是对东莞全体文艺工作者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前进和奋斗的动力。”
41名优秀文艺工作者获得表彰
在东莞市文联喜迎50华诞之际,市文联经过认真遴选,对41名优秀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其中,15名获“有贡献的文艺家”称号,26人获“优秀文艺家”称号(包括文学、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戏曲等众多门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获得表彰的艺术家队伍中,既有邓慕尧、莫树才、杨宝霖等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也有王十月、郑小琼等从东莞走出去的打工文学作家,同时还有詹谷丰、陈启文、周汉标、黄泽森、陈锦波等实力派艺术家,形成东莞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堂,文艺薪火代代相传的盛景。
为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贡献
□ 叶泽驹(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东莞市委宣传部向东莞市文联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位作家、艺术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巿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50年前,东莞市文联初创之时,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东莞的文艺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各自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奋发有为,为东莞文学艺术的发展奉献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年华。
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市文联承担起了团结、凝聚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推动东莞市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市文联的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和有力推动下,如今,东莞市各大艺术门类全面发展,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美术、书法、民间文艺、文艺理论百花争艳。拥有各级会员近3万人,其中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300多人,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1000多人。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队伍。他们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讴歌时代、讴歌生活、讴歌人民,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了一系列品位高、效果好的重大文艺活动,形成了百花齐放、佳作纷呈、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为东莞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0年只争朝夕,50年灿烂辉煌。50年是总结,也是新的起点。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攻坚时期,也处在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的黄金发展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发出了迈向文化强国的动员令,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新的文化建设高潮已经到来。我衷心希望东莞市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服务大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记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东莞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地方特色,创作出更多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思想与艺术相统一,具有鲜明艺术个性,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
希望东莞市文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加强文艺人才建设,努力按照“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要求,大力推进文艺队伍建设。要适应东莞市文艺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程,注重培养一批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注重培养一批懂艺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切实加强对后备文艺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文化素养,努力为实现东莞市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我也衷心希望东莞市文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重要作用,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务,改进服务方法、提升服务层次、增强服务本领,使文联真正成为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同志们、朋友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创新进取,大力繁荣发展我市文艺事业,为东莞市的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拥抱东莞文学艺术的春天
□ 刘锦明(东莞市文联主席)
今年是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恰逢我市文联获得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为唤起全体文联人对历史的珍贵回忆,激发全市文艺工作者追求文学艺术的梦想,进一步认清使命,履行职责,努力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为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今天在这里举行一个简单的纪念活动。
50年前,东莞文联应运而生。在东莞这块肥沃、丰厚大地上开始发芽,50年来,伴随着东莞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春潮的涌动,给东莞文联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广东省文联、中国文联的支持和帮助,还有社会各界的关爱,使东莞文联成长为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一个大家庭,成为全国同行向往的一个地方。50年来,东莞文联认真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充分履行“联络、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努力建设一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家队伍,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文艺事业一片繁荣兴旺。
现在,我们拥有完善的组织网络,文艺家协会已经发展到13个,各级会员人数近3万人,在全国率先实现镇街文联全覆盖。此外,以协会为纽带,创建了近40个培训基地和创作中心,“开放型、枢纽型、服务型”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我们拥有一支庞大的文艺家队伍,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活跃在东莞文学艺术的大舞台上,用精品力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传播文明,助推社会进步,成为东莞文化名城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
我们拥有比较完善的传播平台,《东莞文艺》《南飞燕》《东莞书画》《东莞摄影》成为我们传播文学艺术的重要阵地。我们还创办了东莞文学艺术网,官方微博、内刊,话语权不断增强,对外宣传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拥有一批自身的文艺品牌,历史人文签约、文学院文学创作签约、我的打工成才路、文艺志愿服务、文艺沙龙、文学创作高端论坛、中国作家第一村等,已经成为东莞文联靓丽的名片,文联对外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文艺惠民能力逐步提高。
我们积极推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借用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联合各镇街、村委会,建设了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如广东古村落、龙舟文化、乞巧文化、水上民歌文化、书法、摄影、戏曲、诗词等多个镇街文化品牌,为东莞优秀文化传承、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和艺术产业发展,利用东莞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条件,积极开展和国内同行、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吸引一大批名家大家来莞开展文化交流,同时,积极开展和市内艺术产业机构的合作,助推东莞文化产业发展。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东莞文学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
50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薪火相传,带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带着文学艺术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文联人用青春和汗水、艺术家的正直和良知、不懈追求,勤奋耕耘,创造了一大批赞美党的领导,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体现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人性光辉和温暖的文艺精品,用精神和灵魂,引领社会向上、奋进,追求真善美,成为东莞发展的一股精神力量。在这里表彰的26名优秀文艺家、15名有贡献的文艺家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中有的人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艺术生命,将和我们共存。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批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和实践,正在成为东莞文艺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东莞文学艺术的优秀传承人,我们祝愿他们在文学艺术的天空里展翅高飞,成长为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大家、名家,成为东莞文化名城的脊梁。
50年不懈奋斗,50年春华秋实。今年6月,东莞市文联获得了“全国文联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文联。这是东莞文联成立以来首次获得中国文联表彰。这个荣誉是对东莞文联和全体文艺工作者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前进和奋斗的动力。
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我们认为主要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同时也是广东省文联、中国文联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省文联的历任领导,对东莞文联给予了极大的关爱。比如刘斯奋主席,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今年已经接近70岁,还是不辞辛苦来参加我们的纪念活动,我代表东莞文联衷心感谢他。程扬书记公务繁忙,也在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也非常感谢他!还有已经离开省文联的白洁书记,虽然因公务不能来参加活动,但她也一直在关怀和支持东莞文联的工作。此外,东莞市委、市政府的一些老领导,如刘树基、张群炎、黄发同志,现职的王道平副主任、邝明子副主席,一直以来都对文联给予热心的支持和帮助,历届文联的老领导,他们对文联饱含深情,一直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文联建设。所以在这里,我代表东莞市文联,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省市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文艺事业的重要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推动着我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因此,作为推动文学艺术发展为己任的文联,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理想,按照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职责,积极作为,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大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思想引领作用、舆论推动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文化支撑作用,在我巿文化名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也衷心希望我市的全体文艺工作者努力践行文艺界的核心价值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创作更多更好的体现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