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焦点新闻

候补1.推荐表 《又来北京天安门》

时间:2022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副刊 作者:
 附件3

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参评推荐表

 

标题

《又来北京天安门》

体裁

报告文学

 

 

字数

6714

 

 

作者

巩淑云 赵新宁

编辑

张凤云 莫志超

 

 

原创单位

农民日报

刊载单位

农民日报

 

 

刊发版面名称及版次

脉动,8版

发表日期

2021年  7  2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每个中国人对天安门都有一种浓浓的情结和记忆,而这是可以传承的。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作品试图以普通人的人生故事为切入点,以到天安门为主线,透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不同经历中的普通人爱国爱党、憧憬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

写作开始阶段收到来自各地网友提供的素材,最终成稿时,从年龄和人生经历角度,选取了50后、60后和80后三个年龄层面的三位主人公,并从特殊和普遍、小和大的角度进行写作:他们是三个个体,但又有一定的普遍性——精益求精的“农匠”,参与乡镇企业大潮的创业先锋和退伍的工厂工人;他们是普通农民,但又和北京天安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位深受在京召开的北京科技大会鼓舞,一位到北京取创业经,一位则参与到抗击“非典”的战役中。

作品在农民日报整版刊出,同时在中国农网、三农号、农民日报·零度往上公众号、农民日报公众号推出。新媒体端推送时配以融媒体作品,视频以各地网友提供的在天安门的留念影像为素材,穿插白天、黄昏、夜晚三个时间段的天安门延时摄影,并配以各地方言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作品推出后,获得了广大读者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该作品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展现了记忆的传承和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他们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再次激发了读者和网友的爱党爱国之情。作品刊播后,引起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共鸣和一致好评。读者和网友纷纷表示,无论是平凡普通的生活经历,还是日常生活中对天安门的向往,以及真正走进天安门时的心潮澎湃,彷佛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品在农民日报和零度往上公众号累计获得点击量5374,还被澎湃新闻等媒体转发,被中国知网引用。融媒体作品在抖音平台播放量为3.2万。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天安门承载了几乎每一位中国人的温情记忆。在建党百年之际,《农民日报》刊出这篇报告文学,以三位普通人物的经历,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每一位平凡中国人的爱党、爱国之情。语言充满感情,视角独特新颖,叙事平实生动。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2年710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