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高校“文艺+思政”:赓续抗战精神,厚植文化根脉!

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欧阳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9月至10月,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中国青年报社的指导下,中国文艺网与中国青年网共同开展了“弘扬抗战精神,传承优秀文化”2025年高校文艺思政课公益活动相关内容在中国文艺网官方抖音账号“@中国文联小艺”、小红书账号“@中国文艺网”及微博账号“@中国文艺网”以直播或视频形式呈现。
  此次高校文艺思政课活动先后邀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罗丽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郭倩,作家魏文瑾,历史学者史英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叶子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曲作者郑律成之外孙剑峰、词作者公木之孙女张菱儿原北京电影协会副会长闫于京,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张东,编剧陈舒(代表作《东极岛》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冀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研究馆员贾薇为学生们授课

《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视频课程内容 

  《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视频课程以“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为核心依托,系统梳理1840年以来广州文艺的发展脉络,结合展览各篇章的深度讲解,全面呈现广州文艺在时代变迁中的演进轨迹与精神内核。罗丽聚焦第一篇章“旱天雷・赤胆忠心(1921—1949)”,深入剖析抗战时期广州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说、出版期刊、音乐等各类文艺作品,揭示其中凝聚的民族气节与抗争意志,彰显文艺于存亡之际唤醒民众、捍卫家国的历史功绩,引领当代青年传承这份以文艺为炬、为家国而歌的永恒精神价值。 

  该课程上线后,《中国艺术报》《广州青年报》等媒体跟进报道,让广州文艺跨越时空的演进脉络与精神内核,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课程中读懂了文艺工作者的家国担当。 

百团大战纪念馆——太行魂铸狮脑山 中流砥柱看此峰》视频课程内容

  百团大战是全面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一页。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太行魂铸狮脑山 中流砥柱看此峰》视频课程中,郭倩、魏文瑾及史英豪通过百团大战纪念馆内的展品、图文等史料,梳理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等历史脉络,并阐释其战略意义。 

  嘉宾们结合文艺作品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彰显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力量。中北大学2023级学生俊杰提到:“在深切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更深刻感悟先辈的奋斗精神,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铸魂·砺志·赓续——抗战精神的音乐力量》视频课程内容

  《铸魂·砺志·赓续——抗战精神的音乐力量》程中,音乐作为凝聚民族意志、传递抗争信念的重要载体,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叶子鹏结合抗战历史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救亡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文艺作品在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方面的独特价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创作者后人剑峰和张菱儿分享了这首军歌背后的创作故事,阐述抗战胜利的意义与精神内涵。嘉宾们通过音乐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从抗战文艺中汲取力量,感悟抗战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并激励高校青年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实践动能。      

  湖南农业大学2023级学生杜婷婷在学习课程后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背后的故事深化了我对‘铸魂’的认知,课程以文艺讲述历史、传递精神,既生动深刻,又让我真切体会到抗战精神的力量,更使我坚定了传承优秀文化、勇担时代责任的决心。” 

《觉醒·传承·奋进——抗战精神的光影力量》视频课程内容

  《觉醒・传承・奋进——抗战精神的光影力量》视频课程,选取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的多部代表性经典影片(包括《风云儿女》《地道战》《东极岛》等),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与赏析。闫于京、张东及陈舒分别从时代背景、创作历程、艺术手法等维度,剖析这些文艺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课程生动展现了电影艺术在记录历史、凝聚人心、传承精神方面的巨大力量,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影像中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时代使命感四川农业大学2024级学生严睿思分享道:“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当以文化为载体传承记忆,用奋斗践行担当,让抗战精神在复兴征程中永葆活力。 

《中国电影120周年——中华文化传承的光影之路》直播课程内容

  《中国电影120周年——中华文化传承的光影之路》直播课程,以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为契机,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张冀以《定军山》为起点,讲述了早期国产片在好莱坞垄断背景下,依托传统文化实现突破创新的历程;深入解析“传统文化取材”与“现实主义创作”两条核心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中国电影的学习与开放之路。 

  该课程启迪青年从传统中探寻答案,鼓励他们以兼容并蓄的理念传承优秀文化,进而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中国电影以光影为桥,既坚守文化基因,又不失创新表达”,来自郑州大学法学院的2023级学生刘婉如表示,“课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艺术高度的文化传承盛宴,也让我们看到电影作为文化载体的强大生命力与使命担当。”  

《赏心悦事谁家院——故宫御花园里的华夏文明图谱》直播课程内容 

  今年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赏心悦事谁家院——故宫御花园里的华夏文明图谱》直播课程围绕故宫御花园石景展开。贾薇为学生解析园林美学,梳理御花园历史沿革,探寻假山石景承载的六百年皇家营造技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此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课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堆秀山、养性斋等重点区域石景为例,解读其背后蕴含的造景理念与历代审美意趣。 

  该课程着力促使青年学子思考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如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文化复兴贡献力量,彰显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参与本课程,吉首大学2024级学生刘赛明表示自己深入了解了故宫御花园石景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技艺与中华文脉,在艺术浸润中切实提升了自身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 

  此次文艺思政课公益活动引发全国高校热烈响应,300所高校踊跃参与通过推动优质文艺资源与高校课堂有机融合,活动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文艺网新媒体矩阵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来自河北工业大学的团委教师刘冬霞认为,本次活动的六堂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课程,同学们不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在艺术的熏陶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激发了爱国热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刘文静表示:“我们将积极借鉴本次课程的优质内容,用好文艺的力量,引导广大同学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服务水利事业的实际行动,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自2022年起,中国文艺网与中国青年网主办的文艺思政课(线上公益课)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文艺家与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围绕思想引领、文化自信、美育浸润等主题,通过作品赏析、创作解析及精品导览等多元形式,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授课。该活动曾入选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同征集展示的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截至2025年10月,系列活动已累计推出39节课程,触达高校学生超3400万人次,旨在以艺术浸润实现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青春力量。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