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华砚文化汇典》典籍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来源:人民法治网 作者:
        8月27日,《中华砚文化汇典》典籍出版座谈会在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召开,全国砚文化系统专家学者、砚文化志愿者以及相关图书出版和文博机构负责同志共35人参会。座谈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砚文化工作委员会创始会长刘红军主持。
座谈会现场
  《中华砚文化汇典》典籍分别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以及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分七卷共20本总计800万字,自2012年7月着手编撰,历经13年艰辛努力,终于今年6月份全部问世。该典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时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担任编审委员会名誉主任,并亲笔撰写《总序》;刘红军、张希清为编审委员会主任,王震中、刘庆柱、任大援、葛承雍、张补旺、张淑芬、蔡鸿茹等我国史学、文物、考古、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教授和学者组成编审委员会。
《中华砚文化汇典》典籍
  据刘红军介绍,该典籍共分七个分卷20册,分别为:《砚史卷》(砚台春秋1册)、《藏砚卷》(民间藏砚选集1册)《砚谱卷》归云楼砚谱、阅微草堂砚谱、沈氏砚林砚谱3册,《文献卷》(上中下3册),《砚种卷》众砚争辉、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松花砚、易砚、鲁砚、苴却砚9册,《工艺卷》、端砚制作工艺1册,《铭文卷》,红丝砚铭文集、古砚铭文选集2册等,既可成系统阅读,也可单册研习。针对中小学生阅读了解砚文化知识的简装版,已纳入后续工作规划。

  砚台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唐宋,距今约有7千多年历史。然而纵观古今,用砚、爱砚、藏砚、说砚者甚多,但综合历史、社会、文化、艺术以及地质等门类知识,加以深入研究的却很少,尤其是成系统研究、记录砚台文化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著述,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竟属空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砚文化产品销售流通市场日渐衰弱。为了拯救这一濒临没落的文化瑰宝,时任砚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的刘红军提议编撰《中华砚文化汇典》,系统挖掘整理、全面总结归纳我国砚台文化资源,研究砚台所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记述砚台所体现的历史、考古、文化、艺术与社会价值。2012年7月,由全国砚界专家、学者、雕刻家、收藏家等100多人组成的编创小组正式成立,其间尽管历经艰辛,但最终均按计划顺利出版。

  座谈会上,全体与会人员对百位砚文化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持续十数年艰辛编典表达了各自的敬意,大家一致认为,《汇典》既对砚台文化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又对当代砚文化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充分记录与展示,既有很高学术性,又具有向大众普及的功能。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对如何进一步学典用典,完善拓展和传承砚文化工作,谈了许多有益的设想和建议,大家一致希望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建设国家砚台文化博物馆,并在相关院系增开砚台设计、制作和研究专业,协助现有砚文化企业和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使中华砚文化瑰宝再放异彩。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林芳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