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2025·吴堡)”在陕西榆林开幕

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文/沈秋妍 图/叶思意

开幕式现场

  10月18日,“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2025·吴堡)”在陕西榆林吴堡县石城博物馆开幕。现场来了一群特别的受邀嘉宾,那就是画上的吴堡村民。坐落于黄河岸边的千年石城吴堡,以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艺术盛事,向世界传递黄河文明的当代回响。

  缘起:大河汤汤 

展览现场

  黄河作为华夏文明之源,孕育了灿烂的人类史诗,而坐落于河岸的吴堡古城,如同一颗被黄河水浸润的明珠,既见证了大河的沧桑变迁,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为响应国家号召,也因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刚被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与事深深打动,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他联合国内外艺术家共同发起了本次展览。

  此次展览既是对黄河奔流不息的生动描绘,亦是对黄土地上农民的深情歌颂,更是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诗意致敬。作为首个在黄河沿岸古城吴堡举办的“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也是石城博物馆的“开馆首展”,展览由吴堡县委、吴堡县人民政府、美术报联合主办,吴堡县委宣传部、吴堡县文化和旅游局、吴堡县岔上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旨在以水彩艺术为媒介,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国际艺术对话,打造水彩艺术品牌。

  志同:群英荟萃 

展览现场

  展览自启动征集以来,受到水彩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最终筛选出来自全国26个省市及其他9个国家的132位艺术家的132幅作品,参展艺术家阵容汇聚了当代中国水彩画界的中坚力量与国际知名水彩画家,是水彩艺术领域一次高水准、国际化的集中展示。

  展览由“物象天予”“苍生厚土”“大河之颂”“域外来风”四大叙事逻辑构成,感受水彩艺术对黄河主题的多元诠释,以及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对同一主题的平等对话。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傅保中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他说:“此次入选的作品既具有黄河奔腾不息的顽强精神,又具有开放包容的中国气派。”

  领悟:黄河之魂 

展览现场

  此次入围的作品除了围绕“黄河”本身展开创作的,还有更多是“黄河”之外的。“黄河”在很多人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具象的河流,她已经延伸出很多其他更深层的含义。

  她是母亲,哺育了亿万的黄河儿女。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陕西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史涛坚守故乡三十年,他画下了这个眼神明亮的“陕北姑娘”,他看见了这片土地深藏的、不曾熄灭的生命之光。她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黄河纤夫”与困苦长久地博弈,他们的双手有着最深刻的褶皱却又充满了无尽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个比纤绳更长的故事。

  这是艺术家对于黄河之魂的刻画,它存在于黄河澎湃了几千年的水中,也在于今日水彩变化万千的柔韧气质里,它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内在统一。

  归宿:还艺于民 

展览现场

  不同于许多国际双年展对观念性与哲学性的偏重,本次展览更强调艺术的社会性与人文性,致力于让艺术回归生活、回馈人民,实现艺术与乡土的双向滋养。本次展览以“本土现实主义”为精神内核,强调艺术家应俯身土地、平视人民,在平凡日常中捕捉生命的史诗,最终的作品更要还归人民。正因如此,此次吴堡搭建的文化舞台,迎来了它最重要的主角,那就是画上的村民自己。

  当吴堡人从画中认出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面容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被艺术点亮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尊严。周刚反复说,“真正的好艺术家,要扎根土地,真正的山河就是人民。”这些水彩作品让世界看到了一条生生不息的黄河、一群有血有肉的黄河儿女,以及一个正经历深刻变迁的吴堡。此次展览既是一次艺术展览,也是一次文化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以艺术赋能地域发展的具体实践,它让这些大地最真实的书写者,成为了艺术的表现主体与享有者,重新书写了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艺术篇章。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

  作品选登


王维新《巍巍太行铸英雄》


陆庆龙《宝应农田》

陈坚 《风花雪夜》


周刚《大年初三》


陈朝生《黄土人家系列》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