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未映先热

冯小刚导演历经18年酝酿,9个月筹备,5个月艰难拍摄,华谊兄弟斥资2.1亿元打造的2012年最受期待华语电影巨制《一九四二》6月17日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举办了“看见·一九四二”发布会。导演冯小刚,编剧刘震云,华谊总裁王中磊携主演徐帆、张涵予、范伟、张默、李倩等集体亮相,共同发布了《一九四二》预告片及两款前导海报。
海报呼应心灵与现实
导演冯小刚曾表示《一九四二》主题为“人”,关注的是“千千万万的最广大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他们像大地和大海一样默默地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在此次发布的《一九四二》预告片中,电影中的“人”悉数亮相,由他们牵动的四条故事线索也浮出水面。四个不同的人物群体,四条不同的故事线索,像1942年的四个横断面,展现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电影粗粝的影像风格,质朴的场景服装设计,也是希望让观众能“看见”更真实的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两款前导海报也首次亮相,黑白两色,现实和抽象两种迥异的风格展现着电影的主题。一款风格鲜明,一个饥饿的灾民被漫画的手法处理成半人半虫的形象,张开大嘴犹如乞食、又似呐喊。海报右上方的话语与画面互文见义,“蚂蚱吃庄稼变成了人,人造反,就变成了蚂蚱”。另一款海报场景为一辆载满逃荒的灾民、行驶在雪夜的列车,车上的人们瑟缩地挤在一起。随着车头延伸的方向写着标语“走下去,活下去”。
冯小刚表示这两款海报不会是最终发行海报,但因为“漫画那款是从木刻作品变形而来,我觉得它有劲儿,有《一九四二》的灵魂。海报里面人眼睛蒙了布,非常好,因为灾民在逃荒的时候就非常盲目。而群像版的‘走下去,活下去’,是对电影本质的阐述。一款是心灵,一款是现实。”编剧刘震云则精炼地表示“从《一九四二》可以看见自己,看见过去和未来。”
好莱坞双雄惊鸿一瞥
除了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徐帆、张涵予、冯远征、张默等中国演员之外,《一九四二》最受关注的还有两位好莱坞影帝,因《钢琴家》获得奥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布罗迪和因《肖申克的救赎》获奥斯卡影帝蒂姆·罗宾斯在预告片中惊鸿一瞥。对于两位国际影星的加盟,冯小刚透露他们都被影片的剧本和角色打动,“布罗迪说他看剧本时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笼罩,而他母亲曾经也是难民,13岁时因为饥饿从匈牙利逃亡。罗宾斯说写人性的黑暗并不难,最难的是黑暗中写出希望,在他主演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就坚信着两个字:希望。”
刘震云透露蒂姆·罗宾斯被《一九四二》深深触动,并对电影有特别精确的概括,“蒂姆说,这是一部人性最黑暗的电影,这也是一部人性最光明的电影。”他表示由小说变成了电影,从目前的人物关系上讲,如果放在别的小说和电影里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一九四二》的主角有19个,次要角色是50个,69个角色在戏剧还是电影里都是大忌。电影里有灾民、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日本军队、美国人、美国记者、神职人员等多方面的人物,几大方面的人物在电影里面是相互不见面,主要人物相互不见面在戏剧里面也是不成立的。“后来我和小刚发现他们不见面正是这部电影的张力,他们一起组成了一锅杂拌粥。我觉得现在能拍出来都不容易。等到电影上映,会看到一个特别不同的好看的电影。”
追求真实效果预算翻7倍
预告片结尾的一句河南方言旁白,“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家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点出了《一九四二》的历史背景。而在这短短75秒的预告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因为“吃的问题”而扶老携幼逃荒的惨象。冯小刚曾在微博上说剧本中最令人心碎的句子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意味着至少需要2000群众演员再现真实的逃荒队伍。而在电影长达5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动用群演超过2000人次,仅拍摄逃荒人海场景的时间就超过了3个月。制片人王中磊谈起投资规模时讲到:“为了追求电影所呈现的真实效果,我们从最早的3000万元预算翻了7倍,最终投资2.1亿元人民币。”
在发布会上王中磊坦言,“在越来越娱乐至上的电影创作领域,华谊兄弟仍然在不断尝试各种可能,对严肃题材电影的坚持始终没有放弃。从《可可西里》《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们愿意用电影这种形式唤起大家对于民族、对于历史、对于人性的思考。今天我们虽然已经离饥荒很遥远,但我觉得《一九四二》还是跟现代人有很深的连接,我认为现在大多数人处于精神的饥饿状态,我在看完《一九四二》的粗剪后,认为这部电影有另一个使命,让大家精神上有饱腹感,相信这部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和反思。”
(编辑:孙育田)



